2016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國內熱播走紅,內行人點評著工藝的得當與否,外行人驚詫于修復師的高超技藝。文物修復師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職業闖進公眾視野。在菏澤,也同樣有一位從事文物修復的年輕人——何美霖。本期菏澤人的一天,帶您走近文物修復這個神秘的行業。
個人簡介:何美霖 26歲
文物修復師
初次見面時,何美霖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女孩子,但說起來文物修復時卻有條不紊,滔滔不絕。她告訴我們,文物修復其實是一個非?!皭灐钡穆殬I,有些文物修復時間短的需要兩三周,時間長的得兩個月以上。這個過程非常的漫長,需要很多耐心,和細心。
文物出土本就不是常事,所以在沒有修復任務的時候,何美霖都會去文玩市場買一些不值錢的有瑕疵的古物,進行修復練習。這個盤子就是她現在進行修復練習的古物。
除了一些大的裂口,一些小的磕磕碰碰都不能放過。何美霖告訴我們,很多人可能時間長了就會喪失耐心,但是她覺得很有意思,她可以安靜的和這些沾染著陳舊氣息的古物打交道一個下午、一天、一個月,甚至更久。通過自己一點點的努力,讓這些原本損壞的物品重現當時的光彩,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今年剛剛26歲的何美霖,是個十足的90后,高中時就對歷史感興趣的她,在大學報專業時,考取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文物鑒定與修復。她開玩笑說,自己從那時候就跟一些“破銅爛鐵”打交道,一直到現在。但她眼中的專注和手上動作的小心翼翼,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了對這些古物的熱愛之情。
何美霖自進入菏澤市文物保護中心工作,先后參與了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魯西區域中心的建設和菏澤古沉船出土文物的保護修復項目。這個文物修復區域中心全部都是新建的,包括文物信息提取室、無機質修復室、有機質修復室、文物熏蒸室、通風柜等。
文物修復師是負責對出現破損的文物進行修復的職業,文物修復師對文物修復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每次修復都要建立檔案,詳細記錄文物的修復全過程及前后狀況。修復一件文物,他們常常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2010年9月17日,中國山東菏澤市區中華路與和平路交叉口,銀座南國貿中心項目建筑工地驚現一艘古代木質沉船。經過兩個多月搶救性發掘,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浮出”水面,這是山東省首次發現元代大型古沉船,保存之好、考古成果之豐,大大出乎專家預料。沉船內及周圍出土文物數量逾二百件,主要類別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玉石、瑪瑙、石器、鐵器、銅器、金飾等。
雖然出土較早,但由于現階段的文物修復師較為匱乏,所以至今還沒能全部修復完。2016年,何美霖加入到古沉船文物修復的隊伍中來,為古沉船文物修復盡了自己的一份力。
何美霖告訴我們,每次看到文物修復前后的對比圖,就特別有成就感,看著心里就特別開心,令人感嘆。
(綠松石金耳墜 修復前后)
(鐵炭盆 修復前后)
(銅鶴形燈 修復前后)
過去幾年,老一輩傳統修復師陸續退休,卻很少有年輕的力量及時補充。這種尷尬的境遇隨著大學相關專業的發展,在這兩年出現緩和,越來越多擁有高學歷的畢業生進入文物保護修復領域,文物修復師年輕化的趨勢愈加明顯。
和其他行業的年輕人一樣,青年文物修復師在頭頂光環和榮耀的同時,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和無奈。這些青年修復師保留著對文物最初的敬畏和新鮮感,他們的生活一邊是珍貴的文物,一邊是瑣碎的油鹽醬醋,他們在成長的路上痛并快樂著,憧憬著詩和遠方。
萬里無云,晴空相伴,山東女子學院“愛之翼”志愿服務團成員整裝待發,跟隨著第一書記陳濤的腳步,與書記一同度過了難忘的一天,陳書記奔波忙碌的背影和句句不離鄉村發展的話語給志愿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精彩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共0條評論